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爆卦] 馬王相爭為何與一般老百姓有關?(後篇)


最後老話一句,王金平只要在司法上無罪,
那他再怎樣不要臉地說自己沒關說、不願下台,我們也沒轍。


在這件事,我自己私心最想見的狀況,是特偵組承認違法並有人因此坐牢
     行政院長承認失言並請辭,
     立法院長承認關說並下台,
     而總統也需為自己失言向全民道歉。
但是,事實上我們只能抓到總統、行政院長失言的證據
(這裡我們也沒辦法證明馬英九直接號令特偵組違法監聽),
抓到特偵組違法的證據,          但抓不到立法院長違法關說的證據。 至於所謂以關說換取支持或人脈,我只能說, 在法律上基於「罪刑法定主義」,只要沒有違法,那我們也沒辦法。 在美國,滾木立法、肉桶立法是常被提出的弊病,請問美國有辦法處理嗎? 除了公民監督,並在下次選舉時反映民意,我們還能幹嘛? 我很討厭這種關說生態,但我們除了持續監督,也沒法做

[爆卦] 馬王相爭為何與一般老百姓有關?(後篇) - sayumiQ板 - Disp BBS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我們有沒有參與社會運動的義務


最近因為社群網站的崛起(與鄉民的正義?),社會運動的風潮似乎逐漸興盛了起來。除了自發性的參與外,我們能夠要求身旁的人參加嗎?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必須參加社會運動的義務呢?(從現況來講,當然很難每個人都參與社會運動)

作者試著以有人溺水為例子,並以三個主張來論證船上的人有沒有義務就魯夫(?),藉此比喻社會運動
  • 主張一:當我們不需要付出太多代價就可以幫助他人時,我們有義務要幫助他人
  • 主張二:我們在某種程度上,確實造成了對方不利的處境或不正義的環境,因此我們有義務幫助他人
  • 主張三:我們有義務要活出有價值的人生,追求正義的環境可以滿足此價值,所以我們有義務追求正義的環境
突然想到,總是會有人提起這段話:
當納粹來抓共產主義者的時候,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當他們囚禁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時候,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
當他們來抓工會會員的時候,
我沒有抗議;
我不是工會會員。
當他們來抓猶太人的時候,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來抓我的時候,
已經沒有人能替我說話了。

--德國牧師Martin Niemöller(1892-1984
不過這段話好像不太符合上面的三個主張呢



網址
無法哲學: 我們有沒有參與社會運動的義務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Re: [新聞] 818拆政府癱瘓內政部 交通受阻惹民怨

這讓我記起幾年前,有一群身障朋友對麥當勞的抗議。

一個小女孩因為輪椅無法進入麥當勞, 所以一群身障人士集合在麥當勞前為身障人發聲, 結果社會輿論出了許多諷刺的聲音,版上也是,都說不爽不要去, 可是卻不知道,在美國本土的麥當勞,每一家都有無障礙空間設施 這樣的抗議,真的在國外再正常不過。
去同理別人期望能有正常生活,所以讓出一些便利,究竟有甚麼困難? 總有一天,說不定那些譏諷的人自己或身邊的人也會病會殘會老, 也或者他們會有小孩,需要推娃娃車進出。 他們忘記,如果抗議有了成效,社會並不會只為這群身障人變得美好 (感謝網友提醒經過爭取已經通過「麥當勞條款」,因此內文修改 未來三百平方公尺以上的餐廳都需要有無障礙設施:))

台灣本來就有一群很自私的人 這群人他們想要最好的生活,卻最懶惰,一點都不想出力, 甚至連一點點生活的便利都不肯給予。 黨外人在要言論自由時,在要求解嚴時,他們厭惡這些「鬧事者」 可是爭取得到了美好的果實,他們心安理得的享受

他們覺得現在擁有的一切是「本來就該有的」,視線範圍只有眼前五公分 看到旁邊的人又為了別的訴求抗議時,他又覺得厭煩 他們的生活只有「我」。 可是問他們覺得政府怎樣、立委怎樣、政治怎樣,他們又覺得不好 他們又覺得國家應該更好,納稅人的錢應該放在更有用的地方, 可是卻說不出所以然,別人為了他想要的世界抗議時,他又覺得被打擾。

土地不公平時,政府圖利建商,讓商人炒房時,他們覺得抗議很煩, 可是一到自己要買房,痛哭房價飆漲,小老百姓買不起。 卻忘記自己當初對此不置一詞。 環境被破壞時,他們不以為然,可是四處要詢問最貴最有保證的有機食品。 卻忘記沒有乾淨的土地和水可以種植他們想要的健康。

關廠工人一次次抗議時,外勞抗議被壓榨時,他們覺得都是死要錢的, 可是每天上班都在咒罵老闆壓榨,加班不給加班費,連簡單工作都要搞責任制。 卻忘記勞工的權益是環環相扣,誰都沒比誰高級,誰都需要合理的對待

台灣有很多人討厭抗議,因為小時候老師是這樣教的, 班上最吵鬧的,大家要討厭他,老師要處罰他,因為他是「壞學生」, 長大了,忘記用腦思考,覺得所有發出聲音的,也都很壞。

有一個年代,政府是這樣洗腦人民的。 只要跟政府的想法不一樣,都該在這個社會裡消失, 他們被抓去默默處理了。 留下的人,學到了閉嘴才能和諧。 學得更好的,可能學生時代就開始拿照相機打工。 幫忙把需要被處理的人都記錄下來,然後別在自己的胸口當作榮譽勳章。 這樣的人,有一天會大聲疾呼反對總統民選。 他不惜挺身而出,大聲抗議。 但當爭取有了結果,總統可以民選時, 他找到機會就搶上去報名。 就是這樣的一群人,扯了台灣的後腿。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解決對議題沉默的方案 - 成為媒體

先點進去看這兩篇連結吧:
我以前對政治很冷感,覺得跟「政治」這個東西沾染上的人都好髒喔。為什麼會這樣想呢?可能是因為常聽到買票、選舉期間互相攻訐、賄賂等負面的訊息吧,所以就覺得「政治」很骯髒、「政治人物」很齷齪。

經過某陣子的啟蒙時期後,我對「政治」就沒有這麼反感與冷感了。政治其實並不只存在新聞上、公家機關裏頭,它存在於生活的周遭-舉凡家裡對你想出國留學、交男女朋友的杯葛,或是學校各處室的角力對抗(有嗎,我亂掰的)。

政治,我覺得是關於權力與資源分配的學問。當愈早體認到政治的性質,當遇到相關事件時就能夠盡早採取對自己有利的回應方式。而當大家都對政治、社會議題冷漠時,等到事情發生,可能就悲劇了。
「當納粹追殺共產主義者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當他們追殺社會民主主義者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
當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我沒站出來說話
——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追殺猶太人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要追殺我
再也沒有人為我說話了」



因此,我想要給那些,曾經和我有相同想法(曾經對政治冷感,但最近看開了、想多了解)的人一些建議

一、多看

 就像第一篇連結提到的,就算不看新聞,台灣也不會變的更好。有一句名言是這麼說的:「你不理政治,政治也會找上你」。政治不是只存在新聞上的名詞,下一秒鐘就有可能出現在你的生活中。就像是大浦事件一樣,政府突然就要拆房子,等到那時才體悟到政治就來不及了。(好像是在恐嚇)

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先去多看些相關訊息吧。恩,不知道那邊有比較優質的訊息來源嗎?很不要臉的推薦這個:鍵盤關心法

二、 多分享

所謂孤掌難鳴,只有自己一個人所能發揮的力量是不大的。如果群眾能夠有相通的共識,就能產出強大的力量。像是洪仲丘案的二十五萬人上凱道就是一例。那樣如何產生共識呢?就是多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人一起討論社會議題;在網路上,則可以透過「轉貼」、「分享」,使跟你同一個社群的成員看到社會議題。當社會議題在社群內的能見度提高了,或許討論起社會議題的氣氛也會提高些。

三、多寫文

如果自己也成為內容的產生者,那麼訊息就多了一個管道可以傳播,就更容易被看見了。



註1:太久沒寫博文,說話有點顛三倒四的==
註2:昔日有超譯尼采,今天我就來超譯上面的兩個連結了 XD